2024-01-11 05:40:05 | 评选网
一、广州大学简介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设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4个专业学院,涵盖十大学科门类。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会科学、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的新工科建设,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目前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5‰。学校位列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9位;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70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60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现因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诚聘青年杰出人才加盟!
二、招聘岗位、人数、专业领域或专业方向
青年杰出人才教学科研岗位10名,所需专业领域或专业方向参见附件中各对应相关学院(科研机构)的需求。
三、招聘岗位及申请条件
(一)招聘岗位
青年杰出人才岗位
(二)岗位资格条件
1、申请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热爱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
2、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师风要求,学风端正,爱岗敬业,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适应高水平教学、科研和国际合作的能力,能高质量的完成合同考核任务目标;
3、具有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对本学科领域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具有创新性工作思路,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并获同行专家认可,国内在职学者应是在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取得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青年杰出人才。
4、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等的高水平主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子刊发表论文 2篇及以上;或理、工科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TOP期刊/高被引/热点类高水平研究论文分别达5篇、3篇以上;人文社科以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公开发表广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认定目录重要期刊A、B类高水平论文5篇以上。
5、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1项以上,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海外优秀回国人才不受此限制)
6、原则上自然科学域领的学者年龄在38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域领学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下。
四、配套待遇及福利政策
(一)有竞争力的协议薪酬
按照学校审定的青年杰出人才层次类型给予有竞争力的相应配套待遇,一人一策,具体面议和洽谈。
(二)有优渥的城市人才津贴
所引进青年杰出人才可依据广州市现行人才政策申报认定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并享受相应的购房补贴待遇(100万元—200万人民币不等);海外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可通过广州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申报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并享受国家和地方配套共6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金。
(三)科研支持及相关奖励
按照学校审定的人才层次类型给引进人才提供科研项目经费额度,并依据《学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经费申报和管理。
五、应聘方式与材料要求
(一)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2月31日。请应聘者在报名前确认招聘需求的有效性,可通过各学院(科研机构)工作联系电话进行咨询。
(二)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各学院(科研机构),必须向所应聘学院(科研机构)提供下列完整材料:
1.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个人简历、学历和学位证明(海外归国的还需提供留学人员归国及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教学科研经历等;
2.教学科研计划;
3.学术代表作:原则上应提交不少于3篇近5年内应聘者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代表作(含论文、著作、专利、艺术作品等);
4.主持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5.其他能证明教学科研水平的材料。
六、联系方式
(一)人事处
联系人:箭老师、邢老师
电 话:020-39341749
E-mail:gdrsc@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邮 编:510006
学校网址:
(二)学院/科研机构联系方式详见附件。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后:
“知识分子”在微博发布“科学家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声明指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本次联合声明由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其中,有9位浙江大学的学者。钱江晚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几位签名表示反对的浙大学者。 反对基因编辑婴儿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接受了基因编辑的孩子,他们身体内携带的、被修改过的基因,将会慢慢融入整个人类群体,成为人类基因库的一部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可能被基因编辑操作脱靶误伤的那些基因。从这个角度说,这项基因编辑操作的最坏风险是不可控的。人类可能需要很多年、很多代才会发现其后果。”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则紧急发声,在“得到”APP撰文,解释为什么科学界如此气愤、这件事到底有多不靠谱、为什么绝对不能原谅。
“因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虽然是比较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但可能存在脱靶问题,也就是说具有潜在的风险,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这是一把双刃剑。”汪浩认为,因为潜在的危险,如今这项技术还没有准备好被使用在人类身上。正如联署声明里写的:“国家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这,也是孙秉贵和所有署名科学家的期望。
“我算是一个比较熟悉基因编辑领域的生物学家,2016年年初还出版了一本书专门解读基因编辑技术,书名叫《上帝的手术刀》。这项技术现在仍然充满未知风险。所以我认为,目前就在人类个体身上尝试高风险、又几乎没有任何健康好处的研究,不光是不科学的,更是不道德的。这是对人类尊严和科学精神的践踏。通过基因编辑的办法给孩子提前做好艾滋病预防,又有何不妥呢?我的回答是,非常不妥!不可原谅!”
王立铭在文中强调,“基因编辑技术至今仍然是在蓬勃发展和快速推进的前沿生物学技术,就算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风险没有得到解决。” 评选网
最后,王立铭指出,“在我看来,强大的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人类世界,帮助我们战胜病痛,甚至是让自己更健康,可能都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这项技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这项技术打开的到底是潘多拉魔盒,还是阿拉丁的神灯?在今天这个注定要永载史册的日子,我请你和我一起好好思考。”
以上就是评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最“吃香”的五个专业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24-01-11 05:50:46
2024-01-11 05:50:11
2024-01-11 05:40:05
2024-01-11 05:31:18
2024-01-11 05:30:34
2024-01-11 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