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

2024-01-21 23:38:37 | 评选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

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

原因1.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世纪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万人预计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45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3年212万,24年达到28万,25年将超过3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原因2.部分大学生对学校的对口就业安排过于依赖。

因为学校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安排一些优秀毕业大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公司企业去工作,以致于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工作安排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到拥挤的人才市场去进行面试,导致自己迟迟无法实现就业。

原因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4.大学生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原因5.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2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对策1.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2.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

第一,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相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在劳动者就业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责任要求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时候,政府的疏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观上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方向进行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

对策3.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决策,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念,正视自己的工作目的,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其次,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锻炼,以面对更多的挑战。再次,敢于自主创业。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是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自身和整个就业局势都有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毕业身自身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信心,克服来自各种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提升自己,在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

学科竞赛排行榜

下表为2022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名称及其官方网站,大家可以收藏一下。

虽然这些赛事一般学校团委、各学院主管竞赛的办公室或者老师(教练)也会发布这些赛事的报名信息。但是我们很有可能错过,导致失去了今年参赛的机会。

所以,大家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比赛,去关注它们的官网,了解赛事参赛流程和规则,并且知道大致的报名时间(比如往届的文件),这样才能做到从容参赛。

一、2022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

序号    竞赛名称    网站

1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3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4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5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6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7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8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9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10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ada.net/

11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2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13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14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15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6    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17    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写作、英语阅读    

1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jsw.org

19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20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RoboCon、RoboTac    

21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cimc.org.cn/

22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23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24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25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cssc.org/list-52-1.html

26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    

27    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    

28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网络技术挑战赛    

29    世界技能大赛    

30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

31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    -caa.org.cn/index.php/race/view?id=663

32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33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_001/index.aspx?nodeid=54

34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铸造工艺设计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赛、起重机创意赛    -imic.org.cn/

35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36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cn.com/

37    “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38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39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40    中美青年创客大赛    -maker.org/

41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    

42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    _12579/20190627/t20190627_994176.shtml

43    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    

44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45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会展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国际贸易竞赛、创新创业竞赛    

46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47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48    “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    

49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

50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51    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    

52    RoboCom机器人开发者大赛    

53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生命科学竞赛、生命创新创业大赛    

54    华为ICT大赛    

55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    

56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     评选网

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

全国一共有大学生多少人

没有很准去的答案

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795万。新招收大学生人数:748.6万人。所以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2695.8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9593亿人。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普遍偏低,与刚出校门缺乏职场经验和能力有关。

201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95万,比2016年多了30万;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65万;2015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左右;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2年毕业生人数624.7万;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生人数608.2万;2010年毕业生人数575.4万;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31.1万人;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512.0万人,突破500万人大关,十年间,大学毕业生人数翻了五倍之多。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447.79万;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377.47万;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306.8万;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239.1万;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187.75万;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133.73万;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103.63万,是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百万大关的开始。

以上就是评选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评选网。
与“我国大学生毕业为什么难就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