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23:57:16 | 评选网
1940年3月12日,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筹建纪念碑。
1941年12月30日,纪念碑正式落成,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抗战胜利。
1945年10月,重庆市第二届第五次临时参议会决定,为纪念重庆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并确保这种地位能在战后继续延伸下去,决定在“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
1946年10月31日,在时任重庆市市长张笃伦主持下“抗战胜利纪功碑”奠基开工。抗战胜利纪功碑由黄宾勋、专门委员刘达仁主持,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工程由天府营造厂中标承造。
1947年8月,抗战胜利纪功碑主体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战胜利纪功碑”。
1950年3月2日,重庆市军管会、市人民政府请示西南军政委员会要求批准更名“纪功碑”。同年7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布告改变市区部分街道名称中,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同年9月18日,时任重庆市市长陈锡联正式向西南军政委员会请示,抗战胜利纪功碑究应改为“西南解放纪念碑”抑或“重庆解放纪念碑”。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核准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同年10月1日,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为“人民解放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1958年,环解放碑座辟建圆形花坛,面积280平方米。
解放碑建筑特点:
1947年,竣工时的抗战胜利纪功碑,耗资当时的货币2.17亿,全部用钢筋水泥浇筑。碑身高24米,直径4米,为八面塔形建筑,分碑台、碑座、碑身及瞭望台。碑台直径20米,台高1.6米,台阶有花圃。碑座由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上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峡石。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的内部为圆形,置有悬臂旋梯140步,直升至顶部瞭望台。沿旋梯设抗战胜利走廊。瞭望台直径4.5米,可容20人登临游览,台顶设风向仪、风速仪、指北针等测候仪器,顶悬警钟一座,以备全市集会及报警之用。碑顶还有8根水银太阳灯环绕。
人民解放纪念碑东、西两面踏花岗石铺地的8级台阶,供游客上碑座瞻仰、游览。碑座周围装有喷漆铁栏杆,台上为节日检阅和文艺演出活动场地。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解放碑
重庆一日游必去的地方有洪崖洞、解放碑、重庆朝天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磁器口古镇。
1、洪崖洞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
2、解放碑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又名“抗战胜利纪功碑”、“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中心地带,是抗战胜利的精神象征,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3、重庆朝天门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那时有圣旨传来是经长江到达朝天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
4、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5、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 评选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磁器口古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重庆人民大礼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朝天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洪崖洞
2024-01-27 00:04:36
2024-01-26 23:57:16
2024-01-26 23:42:51
2024-01-26 23:21:42
2024-01-26 23:13:22
2024-01-26 23: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