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2024-02-09 03:31:17 | 评选网

今天评选网小编整理了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

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

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

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而文科基本上没有一级教授。

1、现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是特殊(特别)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请的学者,不定期的来作报告或搞讲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员、企业家、发明者,等等;

4、“兼职教授”,校际间、学校与社会间,互相聘请讲课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实际讲课或搞科研、带研究生。

5、“荣誉教授”,是对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领导,授予的荣誉称号;

6、一般教授,是大学聘任的正高级职称,既上课、又搞科研、带研究生,也是学术带头人。

扩展资料

在宋代才开始成为教师的称谓,当时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专业都设有教授。

在中国汉、唐的大学中即设有此官职;在现代汉语与日本语的语境中,多作为英语“Professor”一词的同义语使用,指在现代高等教育机构(例如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带念教的资深教师。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清代末年兴办新学后,大厅行绝学设正教员、副教员。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学条例,取消助教授一职。 1927 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开始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扮姿体事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教授

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大学讲师和什么行政级别相对

在大学里一般是讲师:科级;副教授:处级;正教授:厅级。

中国高校 行政人员数量非常庞大。一所规模上万学生的高校,副处长以上的干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长、主任、科员、党政和后勤人员,总数在千人以上,教师反而成为少数。有些 高校教师 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到1:2以上。

学校行政级别 现象导致了成果分配不公,激化了高校内部矛盾,并可能滋生各类腐败,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为本的现代大学制度,平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扩展资料:

大学老师根据本人的职称和学校的性质不同对应的级别也不同。高等院校所设置的院系、处、部都是行政级别都是处级。

比如院长、财务处处长、学生处、军体部部长等等,他们级别上就相当于县长级别。一般来说重点大学的政治辅导员是副科级,一般大学辅导员科员级。

对于任课老师来说,一般来说助教是 初级职称 、讲师是 中级职称 、副教授是副 高级职称 、教授是高级职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学校行政级别

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大学中级教师以上职称是指那些

大学中级教师以上职称是指副教授、教授。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教授学生。博士就是后来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及明、清两代的府学都设教授。清代末年兴办新学后,大学设正教员、副教员。

扩展资料

教授职责:

1、教授的工作是在大学里针对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开课、或授与学生专业训练,如科学和文学等领域。

2、教授也必须深耕自己专精的学科,以发表论文的方式来获得商业上的合作机会(包括了政府在科学上的顾问、或是商业发明等),同时训练自己的学生将来有足够的能力与他们交棒。

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开始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未变。 评选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学教师职称

以上就是评选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高校教师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