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8 16:37:17 | 评选网
中国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介绍如下: 评选网
名次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华中科技大学 7 7★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 8★ 世界一流大学
3 电子科技大学 34 6★ 世界高水平大学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1 5★ 中国一流大学
5 北京科技大学 43 5★ 中国一流大学
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5 5★ 中国一流大学
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91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8 河南科技大学 98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9 武汉科技大学 100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 南方科技大学 115 5★ 中国一流大学
11 山东科技大学 137 3★ 区域一流大学
1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56 4★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 湖南科技大学 161 3★ 区域一流大学
14 陕西科技大学 178 3★ 区域一流大学
15 青岛科技大学 186 3★ 区域一流大学
1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88 3★ 区域一流大学
17 天津科技大学 190 3★ 区域一流大学
1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4 3★ 区域一流大学
19 河北科技大学 207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0 西安科技大学 216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1 西南科技大学 234 3★ 区域一流大学
22 辽宁科技大学 238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64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4 内蒙古科技大学 281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5 江苏科技大学 286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91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7 太原科技大学 293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8 浙江科技学院 296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29 黑龙江科技大学 337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0 苏州科技大学 339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1 河南科技学院 341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2 广西科技大学 357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3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63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4 重庆科技学院 402 1★ 区域知名大学
35 湖南科技学院 407 1★ 区域知名大学
3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430 1★ 区域知名大学
37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455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3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481 1★ 区域知名大学
39 金陵科技学院 492 1★ 区域知名大学
40 湖北科技学院 497 1★ 区域知名大学
41 安徽科技学院 503 1★ 区域知名大学
42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523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43 华北科技学院 526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44 防灾科技学院 534 2★ 区域高水平大学
44 辽宁科技学院 534 1★ 区域知名大学
46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625 1★ 区域知名大学
47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626 1★ 区域知名大学
高校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是拥有国家大科学中心的四所大学之一,入选《Nature》评出的“中国十大科研机构”,被称作“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QS、泰晤士高等教育和U.S.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是全球范围内权威的四大综合排名。自200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首次发布以来,便获得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大学的关注,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
为相对科学、严谨地为中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提供建设世界一流的参照,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部采用国际可比的学术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简称“校友获奖”)、获诺贝尔科学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简称“教师获奖”)、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学者数(简称“高被引科学家”)、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简称“N&S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简称“国际论文”)、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简称“师均表现”)等六个指标。
在今年的排名中,榜单前13名高校的顺序与去年保持完全一致。
哈佛大学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连续21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紧随其后,继续名列二到三位。
欧洲的大学中,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七位。巴黎萨克雷大学提升至第15位,继续领跑欧陆高校。
在亚太地区,清华大学超过日本东京大学,高居全球第22位,首次成为亚洲第一。
大洋洲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第35名)位居第一。
本次排名共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91所大学上榜,其中10所位列世界百强,比去年增加2所。
其中,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22,位列亚洲第一。北京大学名列第29,浙江大学排名第33。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46,首次入围全球50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分别位列全球第54、第63、第72和第89。中南大学、南京大学首次跻身全球百强,分别排名第93、第94。
福建大学排名如下:
福建大学排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的大学排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宁德师范学院等。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该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现任党委书记张荣,校长张宗益。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截至2022年4月,学校共有思明、漳州、翔安、马来西亚四个校区,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6个学部,33个学院(直属系),16个研究院,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个博士后流动站,专任教师近3000人。
厦门大学创建于1921年4月6日,为私立大学。1937年7月,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37年9月,学校迁至闽西山城长汀。1946年,学校本部迁回厦门。截至2022年,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6名;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0名。
厦门大学学术科研: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
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2017年,学校科研经费突破14亿元。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两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0中国》(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这份报告中,厦门大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所有科研机构第9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显示,厦门大学位列中国十大科研机构的第六位。
以上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全国排名 软科大学学术排名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评选网。2024-02-13 02:17:31
2024-02-11 01:14:15
2024-02-13 01:24:46
2023-11-30 23:35:47
2024-02-28 06:22:16
2024-03-08 16: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