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05:09:22 | 评选网
4.25亿美元、3.35亿美元和4.35亿美元,这三个数字是刚刚过去的2019赛季F1积分榜前三位梅赛德斯、红牛和法拉利车队的年度总开销。除了这三支顶级车队,其他各支F1车队的开销也都在1亿美元以上。既然F1是一项如此“烧钱”的运动,为何还有这么多车队还争先恐后地向这项赛事砸钱呢?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是代表着人类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2019年4月F1中国站在上海奥迪赛车场打响, F1迎来其第1000场分站赛。F1赛事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可见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之大。
比赛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各个车手之间的竞技,而实际上F1比赛是团队之间实力的较量。从前期的研发试验,到日常赛车维护,再到赛车及零配件的运输,每一步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甚至是一次看似简单的轮胎更换,也需要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才能保证在不出差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缩短用时。据统计,一支F1车队至少要有700多位专职人员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上赛季法拉利车队雇员更是夸张地突破1000人。
F1赛车拥有多达12000个零件,需要接近300位专家超过50个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为提高成绩,各大车商都会将自己的各种看家本领都应用在赛车上,也会不惜花重金去研发新技术。很多人说F1赛事是家用车新技术的“试验田”,的确今天我们看到的众多家用车上的设计,其实都是在F1赛车上应用成功后下放来的。
四轮驱动:现在的F1赛车都为后轮驱动,在1961年英国大奖赛上出现了第一辆四轮驱动的F1赛车Ferguson P99,这也是最后一部前置引擎的F1赛车。
1980年奥迪率先在民用车上加入quattro四驱系统,并将quattro四驱系统引入WRC赛场,成功横扫了当年的23场B组比赛(B组规则上对改装基本没有限制)。不过由于当时quattro系统过于强大,赛事主办方随后禁止在赛场上使用quattro系统,这也不难看出这套系统功能的强悍。自此quattro四驱系统成了奥迪的看家法宝。
尾翼:起初的F1外观都如雪茄状,没有今天这样夸张的尾翼。最先加入尾翼设计的是在1968年的莲花49B赛车上,设计的初衷是为增加赛车的下压力以保证在弯道中的稳定性。紧接着在接下来的各站比赛中,多支F1车队纷纷给自家赛车加入了尾翼设计。
有了F1赛场上成功的案例,1973年保时捷911卡雷拉RS率先在民用车设计上加入尾翼,随后各大车商纷纷开始在自家高性能车上加装尾翼来提升高速时的稳定性。
主动悬架:普通的悬架系统工作方式是被动的,过弯时车身会因为离心力向弯道外侧倾斜。而1985年莲花车队在97T赛车上加入了主动悬挂系统,顾名思义该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能够根据行驶状况进行动态调节,使车辆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姿态,提高轮胎的附着性能。但随后为了保证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国际汽联禁止F1赛车使用主动悬架。
1987年保时捷959率先在民用车设计上加入主动悬架。
民用车上的主动悬架主要是为了消减车身的颠簸和侧倾。配备主动悬架的车子通过安装在车头的摄像头来探测路面的起伏情况,主动地调节悬架阻尼来使车身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也尽可能保持水平,给乘客提供更好乘坐体验。这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奔驰S级的“魔毯悬架”。
换挡拨片:为追求更小的空气阻力,F1赛车的座舱在不断地被压缩。同时为了简化车手的驾驶操作,使他们能更专注于驾驶,换挡拨片由此诞生。时至今日,换挡拨片已经成了性能车的标配,在家用轿车和SUV当中也随处可见。
除此以外,常见的ABS防抱死系统、AMT变速箱、牵引力控制等等都是从F1赛事中下放来的“黑科技”。也许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会觉得习以为常,但要知道这可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在F1上广泛应用的技术。由此可见,F1对我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意义非凡。 评选网
有很多车迷吐槽,近些年的F1比赛的观赏性越来越差,十几年前的比赛是在赛车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车手之间的较量,而近几年完全变成了“拼车的比赛”。其实,从F1诞生之日起,这项赛事比的就是谁家造车造的好。要说起“拼车”,早期的F1比赛能正常完赛就已经“烧高香”了,那时的比赛才真的是在“拼车”。
2014赛季到2019赛季,梅赛德斯AMG车队连续六年占据F1总积分榜第一的位置,要知道在这之前的F1历史上还没有过哪支车队有这样的统治力。除了拥有冠军车手汉密尔顿外,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奔驰自身卓越的造车实力及雄厚的资金支持。
在2014赛季初,赛事主办方调整规则,影响最大的一处调整是用1.6升V6的涡轮增压引擎取代了此前2.4升V8的自然吸气引擎,并将转速限制在15000rpm。同时新的ERS能量回收系统包括两套电机单元,通过回收高温废气气流和后轮刹车能量并储存在一套复杂的电池组内,可额外提供动力。据说这次排量的调整是国际汽联为了倡导环保主义,这……
梅赛德斯车队紧抓这次规则的改变做出及时调整,投入重金在动力单元的研发上(根据财务统计有接近50%的资金用于引擎的研发)。最终这套动力单元带来了约1000匹的马力,同时整场比赛的赛车耗油量仅为90年代赛车的一半,这为接下来梅赛德斯车队的“王朝”打下了夯实基础。
F1就是这样一场高投入高回报的赛事。各支车队争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搞研发,去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顶尖技术,去吸引消费者关注自己的品牌与量产车型。在赛事整体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更是在推动整个汽车行业飞速向前发展。这就是F1赛事的迷人之处,这就是F1赛事创办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围场之内的竞争一直是残酷和激烈的,中游车队的捉对厮杀,顶级车手之间的激烈内斗,冲过格子旗之后隐藏在头盔后的那一声怒吼,这是一场属于英雄的比赛,它叫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70年的历史,世界上最顶级的汽车赛事,也是属于各家汽车企业,车手最顶级的那个梦,10支车队,20名车手,21场分站赛,这就是现在的F1,为了生存而战。
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现在的F1变了,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梅奔让一切都没有了悬念,所有的比赛也逐渐从地球组和火星组的差距,慢慢演变成了整个地球组和梅奔之间的差距,确实进入混动小排量涡轮时代的F1,变了,变得不再惊心动魄,也不再让人热血沸腾。
所以,我们把时间拉回到70年前,1950年,英国银石赛道,历史就这样悄然开始了,F1的第一场比赛就此拉开帷幕,阿尔法罗密欧,就这样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那是真正的英雄,在那个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时代,车,是英雄,人,更是,这是一场属于热血,属于信念,属于那个时代最高技术的胜利。那台车叫tipo 158,那个车手,叫朱塞佩·法里纳,这台300马力的猛兽呼啸着滑过Woodcote,他进入了最后的大直道,轮胎已经到达极限,留下的橡胶碎屑随着飞速流动的空气漫天飞扬,他看到了挥舞的方格旗and cross the line!
1950年的传奇,就这样开始, 同时,F1的传奇,也就此展开,1950年,阿尔法罗密欧几乎包揽了除了indy500以外的所有冠军。传奇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是因为它,几乎完成了其他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事儿。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阿尔法罗密欧开启了F1的辉煌,也奠定了F1的基础,那一抹赛道上的红色,变成了一种精神逐渐传递,从阿尔法罗密欧到法拉利,再到2018年,阿尔法罗密欧索伯车队再次回归,就这样,围场内,另一抹红色再一次的出现了。阿尔法罗密欧是否能续写曾经的辉煌,我们谁也不知道,但至少,这个英雄,它带着曾经满身的荣耀,回到了围场,开始了再次的厮杀。
标识
我很幸运的是,我有可能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我有我的Giulia,或多或少,它都传承着这部分冠军的基因,当你坐在里面,手握方向盘,然后静下心来聆听,你仿佛就会回到那个时代。然后听见看台上的尖叫,引擎的轰鸣声激起层层热浪,你会目视前方,仿佛闻到汽油的芬芳。Welcome to the first british grand prix! 其实距离我看F1比赛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里,2010赛季到2019赛季,有长达八年的时间,我都在盼望着曾经这个冠军的回归,我知道终有一天,这个品牌会带着一身的光芒回归,然后尽情的在未来再次收获属于它荣耀,现在,两个英雄已经回来了,一个叫吉奥维纳兹,一个,叫莱科宁。
我很少写关于F1的东西,是因为我实在是太热爱这项运动,太热爱曾经围场内所发生的一切,这是每一个热爱赛车,热爱汽车,热爱踩下油门的那一刹那彻底释放的快感的这群人都会引起强烈共鸣的历史。我已经无法成为那段荣耀,但是并不妨碍我拥有一台充满荣耀的车,这之间的呼应,这种操控质感,这种游弋在街上的从容和骨子里深埋的倔强。 我能听到它的声音,它也同样可以听到,它的战友,重返战场,继续厮杀,突出重围,捍卫荣誉与曾经的尊严。 码了这么多,放点硬照吧
D N A
至少从我的角度来讲,我选择Giulia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除了本身对阿尔法的热爱外,倒不如说,我热爱那一段历史。我热爱那一段激情与热血并存的年代。我期待着阿尔法罗密欧的回归,彻底的,回归!
以上就是你说什么?F1这些黑科技我家买菜车上也有?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评选网。2023-12-12 09:59:23
2024-01-05 04:33:21
2023-12-27 21:14:14
2024-01-05 10:01:03
2024-02-11 01:17:45
2024-02-21 10:53:11